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分享到:
索引号: 4311250003/2020-00658 分类:
发文机关: 江永县松柏瑶族乡 发文日期: 2020-06-11
名称: 误食毒蘑菇可致丧命!权威专家教你识别常见毒蘑菇
文号 :    
误食毒蘑菇可致丧命!权威专家教你识别常见毒蘑菇
  • 2020-06-11 11:10
  • 来源: 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作者:
  • 【字体:   


误食毒蘑菇可致丧命!权威专家教你识别常见毒蘑菇


蘑菇是指个体肉质至近肉质的一类大型真菌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蘑菇种类在1.4万种以上

我国具有食用价值的食用菌有936种

具有药用价值的药用菌有437种

毒蘑菇有435种

野生蘑菇由于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

一直深受广大百姓喜爱

但因老百姓区分不清食用菇和毒蘑菇

世界各地每年因误采误食毒蘑菇

导致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

“据湖南省疾控中心统计数据,今年6月来,我省已发生33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有100余人中毒,已知有6人死亡。”6月19日,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道,6~9月是野生菌高发季节,请广大百姓珍惜生命,切勿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陈作红教授在采集毒蘑菇样本

陈作红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毒蘑菇及其毒素研究,在该领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调查了我国蘑菇中毒300余起中毒事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了论文80多篇,出版有《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湖南大型真菌图鉴》等著作。近年来60余次受国家卫健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控、各省市疾控、医院等部门邀请进行毒蘑菇标本鉴定、指导治疗和技术培训。


“今年上半年湖南雨水特多,我早就预测今年湖南蘑菇中毒事件将多发。6月来,我省各地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频发,每天都有信息传到我这。”陈作红教授告诉记者,就6月14日这一天,从早到晚,他收到道县、祁阳、韶山、长沙市4起严重中毒事件,有8位在省人民医院有抢救,有1位因吃得太多、来得太晚于当天下午不幸死亡。

记者从省疾控中心食安科了解到,今年6月以来,省疾控中心在祁东县、湘潭县、宁乡市等地连续监测到12起39例因剧毒灰花纹鹅膏导致的中毒事件,中毒患者病情危重。

蘑菇中毒是食物中毒致死主因


“食源性疾病是当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危害公众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而误食毒蘑菇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017年湖南省食源性中毒事件共致35人死亡,其中31人是由毒蘑菇导致。”陈作红教授介绍说,据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7年5年间,全国报告蘑菇中毒事件中,病死率高达21.08%。

陈作红教授认为,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频发,与我国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有采食野生菌的习惯有关。因为一些有毒的野生菌与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形态上很相似,老百姓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导致误采误食引起中毒。

陈作红教授还举例说,如稀褶红菇与亚稀褶红菇,两者形态非常相似,但稀褶红菇无毒可食,亚稀褶红菇却剧毒,类似的还有草鸡枞鹅膏与灰花纹鹅膏,黑木耳与叶状耳盘菌,小蚁巢伞与丝盖伞,等等。


稀褶红菇(可食)      亚稀褶红菇(剧毒!



草鸡枞鹅膏(可食)  灰花纹鹅膏(剧毒!



黑木耳(可食)     叶状耳盘菌(有毒!


小蚁巢伞(可食        丝盖伞(有毒!

蘑菇形态千差万别,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陈作红教授建议,对于老百姓来说,除非某些经常采食的野生菌种类,如松乳菇(又称枞菌或寒菌)可采食外,对于其他的种类建议不要采食。

“在湖南湘西地区,当地老百姓只采食枞菌,故当地很少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陈作红教授以此为例举证道。

七成蘑菇中毒致死“祸首”是剧毒鹅膏菌


“近年来,我们通过调查大量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现,在我国导致死亡的毒蘑菇种类,主要是一些含鹅膏毒素的剧毒种类和亚稀褶红菇。”陈作红教授介绍说,含鹅膏毒素的剧毒种类包括鹅膏菌属中的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淡红鹅膏、淡红鹅膏、假淡红鹅膏,盔孢伞属中的条盖盔孢伞,环柄菇属中的肉褐鳞环柄菇,这些种类引起严重的急性肝损害;红菇属的 亚稀褶红菇引起横纹肌溶解。


致命鹅膏(剧毒!)    灰花纹鹅膏菌(剧毒!


 裂皮鹅膏剧毒!     淡红鹅膏剧毒!


假淡红鹅膏剧毒!)  条盖盔孢伞剧毒!


肉褐鳞环柄菇(剧毒!)  亚稀褶红菇(剧毒!

“在我国,70%的蘑菇中毒导致死亡事件是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陈作红教授介绍说,剧毒鹅膏菌是毒蘑菇中比较好识别和区分的,它同时具有菌盖、菌柄、菌环和菌托。


通俗地说,就是“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还穿鞋(指有菌托)”的蘑菇就是鹅膏菌。这类蘑菇大部分是有毒的,因此,凡是“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还穿鞋”的蘑菇千万不能采食。



“在湖南,灰花纹鹅膏菌主要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的高温潮湿季节,它生长于石栎、刺栲等阔叶林中。亚稀褶红菇集中在7~8月发生。”陈作红教授告诉记者,灰花纹鹅膏菌所含毒素对人体的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0.1毫克,1朵蘑菇所含毒素即足以使一个成年人死亡。在湖南、江西,他们调查了35起灰花纹鹅膏菌中毒事件,已导致356人中毒,死亡81人。



灰花纹鹅膏菌


陈作红教授介绍说,含鹅膏毒素的鹅膏菌、盔孢伞及环柄菇属中的剧毒蘑菇引起的中毒症状明显表现出4个阶段——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和内脏损害期。

误食鹅膏菌后,一般发病较慢,有6~12小时的潜伏期。

潜伏期过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霍乱型”腹泻等肠胃症状。

胃肠期过后,症状消失,近似康复,1~2天内无明显易见症状,容易给临床医生和患者造成一个康复的假象。在这个阶段尽管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肝功能酶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胆红素开始上升,肾功能也开始恶化。

假愈期过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黄疸,肝肿大,转氨酶急剧上升,严重的高达几千甚至几万,随着这些酶活性的急剧增加,肝肾功能恶化,凝血功能被严重扰乱,引起内出血,最后导致肝、肾、心、脑、肺等器官功能衰竭,5~16天病人死亡。


而误食亚稀褶红菇后,发病时间一般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并有乏力感,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肢体乏力,明显的腰背痛,肌肉酸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高的达到数万至十万单位以上。严重者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一旦误食野生菌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越早进行毒物清除,治疗效果越好。”陈作红教授还特别提醒道,凡是误食后有潜伏期在6小时以上的,也就是说吃了蘑菇后6小时才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型症状的,一定要及时送至大医院去治疗因为肯定是误食了含有剧毒鹅膏的种类,会导致急性肝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民间毒蘑菇鉴别方法不靠谱


“很多爱吃蘑菇的百姓,喜欢根据经验去辨识。”对此,陈作红教授表示,民间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不可靠,这样很容易陷入认识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陈作红教授表示,事实上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鹅膏、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

误区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未变颜色就无毒。

陈作红教授指出,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


▲上图为患者加工野生蘑菇时所拍。患者在加工野生蘑菇时放了大量大蒜,由于大蒜未变黑,患者认为可食,结果致一家6人全部中毒,其中2人死亡。


误区三:生虫、生蛆的蘑菇无毒。

陈作红教授告诉记者,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小鼠都不会死。

误区四: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陈作红教授表示,故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误区五: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对此,陈作红教授表示,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

湖南剧毒野生蘑菇和常见毒蘑菇


 据陈作红教授介绍,我国毒蘑菇种类繁多,到目前已知的已经有400多种,通过近几年的调查,湖南省毒蘑菇种类多,已经确定并发生过中毒事件的种类有30多种。不同种类的蘑菇中毒后产生的症状不一样,可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7种类型。

  在湖南,主要的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和横纹肌溶解型5种类型;其中,主要的剧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和横纹肌溶解型3种类型

01

急性肝损害型


毒蘑菇种类:主要是由含有鹅膏肽类毒素的鹅膏菌属、盔孢伞属、环柄菇属的一些种类引起,在湖南,80%以上的中毒死亡是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剧毒鹅膏种类有:灰花纹鹅膏、假淡红鹅膏、裂皮鹅膏;另外,剧毒种类还包括有:盔孢伞属的条盖盔孢菌和环柄菇属的肉褐鳞环柄菇。

灰花纹鹅膏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小,5~10厘米,灰色至深灰色、暗褐色至近黑色,表面具深色纤丝状隐花纹。菌柄白色至浅灰色,常被浅褐色鳞片,近顶部有菌环。基部近球形,有菌托。

时间与生境:6~9月份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都有分布。

毒   性:剧毒!是湖南省发生中毒事件最多、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种类。1994~2015年在湖南长沙、浏阳、望城、宁乡、湘潭、衡阳等地发生35起中毒事件,导致350多人中毒,其中82人死亡。

裂皮鹅膏


主要特征:子实体小至中等,菌盖5~8厘米,纯白色,有时中部呈米黄色,边缘有时有辐射状裂纹,表面具有细绒毛状。菌柄白色,有时被白色细小鳞片,近顶部有菌环。菌柄基部膨大,菌托浅杯状。

时间与生境:6月份生于阔叶林或者混交林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有分布。

毒   性:剧毒!2014-2015年在宁乡、攸县等地发生4起中毒事件,导致12人中毒,3人死亡。

假淡红鹅膏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5~8厘米,纯白色,有时中央呈粉红色,边缘无沟纹。菌柄白色至污白色,被白色鳞片,近顶部有菌环,基部膨大有菌托,菌托浅杯状,白色。

时间与生境:6~9月份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分布。

毒   性:剧毒!

条盖盔孢伞


主要特征:子实体小至中等,2~6 厘米,黄褐色,中央稍下陷且具小乳突,菌盖具有明显辐射状沟条。菌柄顶部黄色,向下颜色逐渐变深,基部黑褐色。

时间与生境:9-11月份生于腐殖质上或腐木上,在一些锯木厂的锯木堆上经常发生。

分   布:全省各地都有分布。

毒   性:剧毒!近年来在浏阳、湘西、邵阳等地发生多起中毒事件,有2人死亡。

肉褐鳞环柄菇



主要特征:菌盖直径3~6 厘米,初期钟形,后平展,中央凸起,白色、粉肉色至粉褐色,被近同心环状排列的褐色鳞片。菌肉薄,白色,菌褶离生,白色至乳白色,较稀,不等长。菌柄长3~6 厘米,近圆柱形,与菌盖同色,菌环以下具鳞片;无明显菌环,只具有一个像菌环似的膜质区。

时间与生境:夏秋季群生或散生于雪松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分布。

毒 性:剧毒,含鹅膏毒肽,肝损害型。2018年10月25日在长沙县和长沙市发生2起3人中毒事件;2019年5月在邵东县和株洲市发生2起3人中毒事件。

02

急性肾衰竭型


毒蘑菇种类:鹅膏菌属的假褐云斑鹅膏、赤脚鹅膏、拟卵盖鹅膏。

中毒症状:中毒后具有612小时的潜伏期,从误食到肝肾损害一般是14天,肝转氨酶升高约为正常上线的15倍,反映肝功能中度受损。肾功能损害的表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在肾损害阶段,采用对症支持治疗,约25%的病例需进行血液透析,恢复需要3周左右,没有肝肾后遗症。

假褐云斑鹅膏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6~15厘米,淡灰色、灰色至灰褐色,具深色纤丝状隐生花纹。菌柄白色,常被白色纤毛状至粉末状鳞片,近顶部常具有菌环。菌柄基部具有菌托,浅杯状。

时间与生境:6~9月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都有分布。

毒   性:有毒。在郴州等地发生多起中毒事件。

异味鹅膏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5~9厘米,纯白色至米色,表面常具有毡状至碎片状鳞片,常有刺鼻气味。菌柄白色,有菌环。菌柄基部膨大,近球形,具有白色疣状、颗粒状至近锥状鳞片。

时间与生境:6~9月份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有分布。

毒   性:有毒,2003年在宜章发生1起中毒事件。

欧氏鹅膏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4~8厘米,纯白色至米色,边缘无沟纹。菌柄白色,常被白色反卷纤毛状或绒毛状鳞片,基部腹鼓状至白萝卜状。菌环上位,白色。菌托浅杯状,白色。

时间与生境:79月份生于阔叶林、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分   布:湘南地区。

毒   性:剧毒,2017年在安化县发生一起1人中毒事件。

拟卵盖鹅膏


主要特征:菌盖直径7~18厘米,幼时半球形,成熟后平展,菌盖表面白色至米黄色,常覆盖有菌幕残余,菌幕残余外层膜状,淡黄色至赭色;内层粉末状,白色,边缘常有白色至米黄色絮状物但无沟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米黄色,较密,不等长,短菌褶近菌柄端渐窄。菌柄长7~20厘米,直径1~3厘米,白色至污白色,被白色絮状至粉末状鳞片,基部腹鼓状至白萝卜状,被淡黄色至赭色的破布状、环带状或卷边状鳞片。菌环上位,膜质,白色,易破碎消失。

时间与生境:7~9月份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分布。

毒 性:急性肾衰竭型。2017年9月邵东县魏家桥镇发生1起10人中毒事件。

03

横纹肌溶解型


毒蘑菇种类:由亚稀褶红菇引起。

中毒症状:误食亚稀褶红菇后,发病时间最短的为10分钟,其余均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症状开始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并有乏力感,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肢体乏力,明显的腰背痛,肌肉酸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高的达到数万至十万单位以上。严重者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亚稀褶红菇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6~12厘米, 成熟后中部长下凹呈漏斗状,菌盖表面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肉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菌褶白色,伤变红色,菌褶厚,稍密至稍稀疏,不等长,脆而易碎,直生。菌柄粗短,一般5~9厘米,浅灰色,内部松软。

时间与生境:夏秋季7月上旬到9月下旬生长于马尾松与栲树等山毛榉科植物的混交林中。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剧毒,近年来在湖南、湖北、浙江、贵州、云南频频发生中毒事件,我们调查的14起导致中毒88人,死亡45人,死亡率高达51%。该菌与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其它种类如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极为相似,老百姓都称为火炭菌,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


↓↓受伤变红色



04

神经精神型


毒蘑菇种类:近年来在湖南出现了较多的神经精神型蘑菇中毒事件,主要产生3种类型的神经中毒:含毒蕈碱种类产生外周胆碱能神经毒性;含异噁唑衍生物种类产生谷氨酰胺能神经毒性;含裸盖菇素的种类产生致幻觉性神经毒性.


含毒蕈碱的种类主要包括有:丝盖伞属中的辣味丝盖伞,杯伞属中的白霜杯伞和粉褶蕈中的近江粉褶蕈;含异噁唑衍生物的种类主要包括鹅膏菌属鹅膏组中的小毒蝇鹅膏、土红鹅膏、球基鹅膏和残托鹅膏;含裸盖菇素的种类主要包括有:裸盖菇属的古巴裸盖菇和苏梅岛裸盖菇 、裸伞属的热带紫褐裸伞。

中毒临床症状:误食后发病快,一般10~30分钟即表现症状。含毒蕈碱种类中毒临床症状特征表现为多涎、流泪、出汗、排尿、腹痛,腹泻及呕吐,且常伴有心搏过缓,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甚至出现幻觉;含异噁唑衍生物种类中毒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运动性抑郁,共济失调,精神错乱,视觉畸变,头晕,兴奋,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等。含裸盖菇素蘑菇中毒临床症状表现为神经病症状,视觉错乱,色彩和形态干扰,精神欢快,动作失调等,躯体感觉如头脑眩晕,精神沮丧并伴有焦虑不安。

辣味丝盖伞



主要特征:菌盖直径1~2.5厘米,幼时锥形,成熟后平展,中央具明显凸起,菌盖表面淡褐色至褐色,凸起处深褐色,表面被平伏的辐射状鳞片,老后边缘开裂。菌肉薄,污白色至淡黄色,味苦,菌褶直生,较稀,不等长,污白色至淡黄色。菌柄2.5~4厘米,直径0.3~0.5厘米,圆柱形,淡黄褐色,具细小白绒毛。

时间与生境:春秋季散生或群生于针叶树或针阔叶树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有毒,含毒蕈碱,神经精神型。

白霜杯伞


主要特征:菌盖直径2~4厘米,幼时半球形,成熟后平展,中央下凹,菌盖表面浅黄色至黄褐色,边缘内卷或呈波浪状。菌肉白色,菌褶延生,较密,不等长,白色至黄白色。菌柄长3~5厘米,直径0.3~0.8厘米,扁圆柱形至圆柱形,浅黄色至黄褐色,基部稍膨大并具有白色絮状菌丝。

时间与生境:夏秋季散生或群生于阔叶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有毒,含毒蕈碱毒素成分,神经精神型。2018年11月8日长沙县江背镇发生一起3人中毒事件。

近江粉褶蕈


主要特征:菌盖直径3~5厘米,初期圆锥形,成熟后平展,中央稍尖或稍钝,菌盖表面灰黄色、浅灰褐色至浅黄褐色,有时带粉红色,光滑,边缘具条纹。菌肉薄,白色至淡黄色,菌褶淡粉黄色至粉红色,直生,较密,不等长。菌柄5~12厘米,直径0.4~0.6厘米,圆柱形,与菌盖同色,光滑,具纵条纹,基部稍膨大。

时间与生境: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针阔叶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有毒,含毒蕈碱,神经精神型。2018年6~9月在湖南祁东、绥宁、桃源、江华、资兴县等地发生6起14人中毒事件。

小毒蝇鹅膏



主要特征:菌盖直径3~7厘米,幼时卵圆形,成熟后平展,菌盖表面淡白色至蜜黄色,中部色稍深,成熟后边缘近白色,菌幕残余块状至颗粒状,白色至淡黄色,菌盖边缘具明显沟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不等长,短菌褶近菌柄端多平截。菌柄长4~7厘米,直径0.5~1.5厘米,白色至米色,基部膨大呈球形至卵状,上半部常被有白色至淡黄色疣状、粉末状菌幕残余,菌环缺。

时间与生境: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有毒,含异噁唑衍生物毒素,神经精神型。2018年5月永州市道县仙子脚镇发生1起2人中毒事件。

土红鹅膏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直径4~7厘米,幼时半球形,成熟后平展,菌盖表面黄褐色,密被土红色、橘红褐色至皮革褐色的粉末状至絮状鳞片,边缘有沟纹。菌肉白色,菌褶离生至近离生,白色,短菌褶近菌柄端平截。菌柄长7~12 厘米,直径0.5~1.5厘米,上细下粗,密被土红色、锈红色的粉末状鳞片,基部腹鼓状至卵形,被土红色至褐色的疣状、絮状至粉末状鳞片。菌环上位至近顶生,膜质,易破碎而脱落。

时间与生境: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有毒,含异噁唑衍生物毒素,神经精神型。2016年7月22日望城县黄金镇发生一起4人误食中毒事件。

球基鹅膏


主要特征:菌盖直径4~10厘米,幼时球形,成熟后平展,菌盖表面淡褐色至深褐色,表面菌幕残余锥状至疣状,白色,易脱落,菌盖成熟后边缘具沟纹。菌肉白色,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白色至米色,短菌褶近菌柄端多平截。菌柄长6~13厘米,直径1~2厘米,圆柱形,被白色细小鳞片。菌环位于中上部,膜质,白色。菌柄基部膨大呈球状,被颗粒状至粉末状鳞片。

时间与生境:夏秋季单生、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有毒,含异噁唑衍生物毒素,神经精神型;2018年5月宁远县中和镇和道县祥林铺镇发生2起7人中毒事件。

残托鹅膏


主要特征:菌盖直径4~9厘米,幼时卵圆形,成熟后平展,菌盖表面淡褐色至深褐色,表面菌幕残余角锥状,白色至淡灰色,易脱落,菌盖成熟后边缘具沟纹。菌肉白色,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白色,短菌褶近菌柄端多平截。菌柄长6~12厘米,直径1~1.5厘米,圆柱形。菌环位于中下部,膜质,白色。菌柄基部膨大呈球状,被颗粒状至粉末状鳞片。

时间与生境:夏秋季单生、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有毒,含异噁唑衍生物毒素,神经精神型;2016年8月临武县和2017年6月通道县、江永县发生3起13人中毒事件。

苏梅岛裸盖菇


主要特征:菌盖直径1~3厘米,半球形,光滑,灰褐色至暗褐色。菌褶直生,灰褐色至深紫褐色。菌柄长4~6厘米,粗0.1~0.3厘米,灰色至灰褐色,中空。

时间与生境:811月份,群生于田地或者粪堆上。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有毒。在株洲、汨罗、宁乡、浏阳等地发生多起中毒事件。

古巴裸盖菇


主要特征:菌盖直径2~7厘米,幼时卵圆形至半球形,成熟后平展,菌盖表面幼时赭褐色,成熟后淡黄褐色至棕褐色,表面具纤维状绒毛,伤后变蓝色。菌肉白色,厚,伤后变蓝,菌褶直生,密,不等长,棕色至紫褐色。菌柄长4~10厘米,直径0.5~1.5厘米,圆柱形,基部膨大,污白色、奶油色,伤后变蓝。菌环位于中上部,膜质,白色,往往附有孢子而呈紫褐色。

时间与生境:夏秋季单生、散生或群生于粪堆上。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有毒,含裸盖菇素,神经致幻型。2018年11~12月汝城县井坡镇和汨罗县发生2起8人中毒事件,患者全部出现神经致幻症状。

05

胃肠炎型


毒蘑菇种类:能引起胃肠道刺激的蘑菇种类很多,在湖南,主要种类有:大青褶伞,黄粉末牛肝菌,日本红菇,臭红菇等。

中毒临床症状:误食该类毒蘑菇后,大多数在食后15分钟至2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可能伴有焦虑、发汗、畏寒和心跳加速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循环障碍或者电解质流失。对于小孩,液体快速损害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胃肠炎症状在8-12小时后会自发消退。

大青褶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20厘米,白色,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突起,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逐渐裂变为鳞片;中部鳞片大而厚,呈褐紫色,边缘渐少或脱落。菌褶初期污白色,后期浅绿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菌柄长10~28厘米,直径1~2.5厘米,圆柱形,污白色,有菌环,基部稍膨大。

时间与生境:5~7月份,群生或散生于草坪、菜地上生长。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主要引起胃肠严重不适。在衡阳、郴州等地发生多起中毒事件。

日本红菇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6~13厘米,中央下凹,脐状,后伸展近漏斗状,边缘反卷,白色至污白色,表面常具浅褐色鳞状物。菌肉较厚,白色,不变色。菌褶很密,近白色,受伤不变色。菌柄白色,短,4~6厘米,实心。

时间与生境:6~9月份在阔叶林地上群生或单生。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2009年在湖南省双峰县走马街镇发生1起中毒事件,3名镇干部中毒。

点柄臭黄菇



主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宽5~9厘米,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稍下凹,污黄色至黄褐色,表面黏,表皮常龟裂脱落,盖缘有明显棱纹;菌肉污白色,表皮下带土黄白色;菌褶污白色至淡黄褐色;菌柄长4~9厘米,粗1~2厘米,近圆柱形,污黄色,具黑褐色小腺点。

时间与生境:夏秋季生于阔叶林中地上,常群生。

分   布:全省分布

毒   性:有毒。2008年9月12日,湖南省湘阴县发生一起5人中毒事件。

黄粉末牛肝菌


主要特征:子实体小型至中等,菌盖3~6厘米,被柠檬黄色至褐黄色粉末状鳞片,常开裂形成不规则的鳞片状,菌肉淡黄色,受伤后变为蓝色。菌管初期青黄色,成熟后呈淡黄褐色,伤后不变色或变为淡蓝色。菌柄被有与菌盖同色的粉末状鳞片。

时间与生境:夏秋季生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分   布:全省各地分布。

毒   性:有毒。


特别感谢

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教授对本文提供专业指导!

本文毒蘑菇图片均由陈作红教授提供

再次慎重提醒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