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分享到:
江永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024-06-12 08:28
  • 来源: 县统计局
  • 发布机构:江永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 字体【      】

江永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打好“发展六仗”,把握“六大战略支点”,积极融入“三区两城”,大力推进“开放引领、产业强县”,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9.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22年增长7.1%。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8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6.15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43.18亿元,增长7.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386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1:26.4:43.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8%、38.2%、43.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2.73.1个百分点。

财政。2023年全县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4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4.16亿元,增长4.7%,非税收入1.68亿元,下降2.7%。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21亿元,增长2.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1亿元增长11.0%;教育支出5.38亿元增长7.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59亿元增长144.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24亿元增长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0亿元增长25.4%;科学技术支出0.68亿元增长1.4%节能环境保护支出1.17亿元增长425.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51亿元增长38.3%;农林水务事务支出5.2亿元增长0.1%;住房保障支出0.26亿元下降22.9%;民生支出共12.07亿元增长0.7%

二、农业

全县农林牧渔完成总产值59.5亿元,增长4.4%,其中:农业29.9亿元,增长4.8%,林业5.8亿元,增长8.5%,牧业19.3亿元,增长2.1%,渔业1.3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3.2亿元,增长8.6%;实现林牧渔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4.3%。全年播种粮食面积25.1千公顷,增长0.02%,粮食总产量13.5万吨,增长1.9%全县油料种植10.4千公顷,增长5.2%,总产量1.86万吨,增长6.7%,其中油菜籽1.4万吨,增长4.3%;全县烟种植1.7千公顷,增长1.2%,烤烟产量0.36万吨,增长2.9%;蔬菜种植19.1千公顷,增长2.0%产量69.5万吨,增长3.1%。

畜牧养殖业:年末存栏生猪45.4万头,下降9.4%全年出栏生猪77.6万头,增长2.0%出栏牛1.9万头,出栏羊2.9万头。全年肉总产量6.4万吨,下降6.9%,其中猪肉5.7万吨,牛肉0.23万吨,羊肉0.05万吨,水产品1.62万吨;0.59万吨禽蛋产量0.46
    全县耕地面积2.3公顷,基本农田1.9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7万千瓦;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17亿元;新增蓄水能力67.1万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2千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59万吨。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299家,增长2.1%;农民专业合作社7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13809户;家庭农场2028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34万亩;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个数25个,增长8.7%,其中绿色食品2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面积0.878万亩,产量3819吨;稻田综合种养0.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2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0.7亿元,同比增长10.5%。采矿业增加值0.4亿元,GDP比重0.4%制造业增加值18.5亿元,占GDP比重1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9亿元,GDP比重1.9%在全县生产总值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8.1%,拉动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3.4亿元,增长13.4%,增加值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亿元,增长9.0%;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发电量15.5亿千瓦时,增长3.2%,其中水电4.0亿千瓦时,下降6.2%,风电11.5亿千瓦时,增长6.9%。2023年全县工业用电量1.59亿千瓦时,下降10.8%全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37万吨标准煤,下降18.5%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增长14.6%。全县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6家,完成总产值5.6亿元,增长1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6万平方米,增长12.7%,房屋竣工面积6.96万平方米增长4.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施工项目65,其中新开工46个;本年投产项目35个。房地产开发投资2.36亿元,下降67.3%;商品房销售面积15.28万平方米,下降26.4%。

五、内外贸易

国内贸易。2023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4亿元,增长3.0%。其中:商品零售额26.34亿元,餐饮业消费额4.59亿元。

对外经济。全年进出口总额19.7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出口额19.7亿元,增长37.2%实际利用外资6万美元,对外实际投资200万美元;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35.1亿元。

旅游。全域旅游总收入50.6亿元,国内旅游人数509.2万人次;4A级及以上旅游区2个。

六、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增长12.8%。农村“三路”提质改造122.6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26.96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344.1万吨,客运量261.3万人。年末民用汽车保有28636辆,增长4.6%;当年新注册汽车1324辆,下降16.0%

邮电通信。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15735万元,增长4.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589万户,增长110.1%。移动电话用户24.3万户,增长5.1%。互联网用户7.8万户,增长6.1%。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6.7亿元,增长12.6%其中住户储蓄存款129.8亿元,增长14.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96.1亿元,增长15.0%;全年保费收入2.7亿元,增长12.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23年全县全年招生0.99万人,其中:小学0.30万人,初中0.39万人,高中0.1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0.13万人。全年在校学生4.06万人,其中:小学2.06万人,初中1.16万人,高中0.5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0.33万人。全年毕业学生1.04万人,其中:小学0.39万人,初中0.39万人,高中0.1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0.09万人。全年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360个,幼儿园在园幼儿0.68万人。小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5%。各类民办学校2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568人。落实义务教育保障金4448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57.6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1576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734.8万元,中职免学费资助中职学生6123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326.9万元

科学技术。全年授权专利78件,其中发明专利62件。签订技术合同14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68亿元。检验检测机构7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家;特种设备542台,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900台件,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50批次,重点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8%。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全县有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纪念馆1个开放各类档案23096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4个。

卫生。年末全县卫生机构228其中,医院5家,乡镇卫生院12家,妇幼保健院1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9家,村卫生室189家;卫生技术人员0.2万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0.09万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09万人,注册护士0.08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28人,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7人。医院床位数1186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610张;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1246人。

体育。全县拥有体育场地756个,体育馆1座,运动场56个,游泳池2个,各种训练房39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7.5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0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8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县总人口(户籍人口)为28.07万人,男性人口14.87万人,占52.98%;女性人口13.20万人,占47.02%。18岁以下6.44万人,18-35岁5.80万人,35-60岁10.73万人,60岁以上5.10万人。全年出生1695人,出生率为6.04‰,死亡1982人,死亡率为7.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年末常住人口21.10万人,其中城镇7.82万人,农村13.28万人,城镇化率37.06%。

人民生活。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031元,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89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3元,增长6.0%。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34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23元,增长3.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3.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38元,增长5.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1.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8平方米。

社会保障。全年城镇居民1918人获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908.5万元,农村居民7225人获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101.2万元;提供住宿民政机构床位240张,提供住宿民政机构收养198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63;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52.7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366.9万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个,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402户;城镇新增就业0.38万人,增长2.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3%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12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13.95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0.6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2.15万;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0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95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1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1.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0.96万人

十一、资源环境、气象和安全生产

资源环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8万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面积712万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590亩;年末林面积159万亩;森林覆盖率43.7%;已发现矿种36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种;全社会用电量4.5亿千瓦时;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的断面比例100%;城污水处理率98.1%;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平方米。

气象。全年年平均气温19.6°C,年极端最高气温37.5°C,年极端最低气温-1.6°C。年降水总量1461mm,年日照总时数1402小时,无霜期365天。

安全生产。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4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4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97道路交通死亡率4.88人/万辆。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涉及的部门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